

- 恐慌症是一種焦慮性(Anxiety)疾病, 其特徵之一為屢發的恐慌發作
(Panic Attqack); 恐慌症患者是急診室中的常客
- 恐慌發作的主要症狀為心悸、呼吸急促、焦慮及恐懼等,且常伴
隨著心悸、大汗、顫抖、呼吸急促或窒息的感覺、胸痛或胸部不
適、噁心或腹部不適、頭昏或頭重腳輕、自我感喪失、怕自己失
去控制或發瘋、誤認為心臟病發作、恐懼即將要死去、感覺異
常、潮濕或發冷等症狀
- 恐慌發作平均延續約十分鐘,但也有人只發作1-5分鐘或長達半小
時
- 恐慌症若沒有適當治療或得到控制,極有可能發展成懼曠症
(AGORAPHOBIA), 造成患者有怕搭乘飛機,公共汽車,不敢
開車,嚴重的則害怕一人在家及不敢上街等等
- 美國約有1.7%的成人至少有過一次的恐慌發作,且多半從孩童或青
年時期即有此經驗. 有些人只發作一兩次就不再發生. 有些人每隔
幾個月或幾年才較密集的發作
- 恐慌症可能得自遺傳,最新的研究指向Galanin基因,但後天的因素
也很多,包括壓力,晝夜顛倒,創傷後遺症,憂鬱症,抽菸,喝酒,鎮靜劑
副作用(藥癮)等
- 許多精神科或心臟科用藥對恐慌發作的症狀很有幫助,包括抗憂鬱
藥(Antidepressants 如SSRIs, MAOIs,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),
抗焦慮藥(Anti-anxiety drugs,如benzodiazepines),降血壓劑,及交
感阻斷劑等
- 不管是否服藥,心理輔導是治癒恐慌症不可或缺的一環. 有些醫生
或心理輔導師藉由恐慌發作重現(如持續吸入CO2),教導病患去除
恐懼
- 恐慌發作最常見的現象是過度換氣(Hyperventilation), 也因此避免
急促的胸式呼吸,改為緩慢深沉的腹式(丹田)呼吸,是所有恐慌症患
者平日必需多加鍛鍊的”武功”,直至習以為常為止,也就是說要再改
回胸式呼吸已不自然
- 恐慌症患者若能經常靜坐最佳;這是因為平日苦於焦慮恐慌(中樞神
經),又受習慣性交感(自律神經)啟動之苦; 靜坐時藉由深呼吸放空
自己,只剩下不自覺的副交感(自律神經),也因此得到紓解
- HRV臨床研究(見本期HRV論文)顯示不少恐慌症患者其自律神經
總活性(HRV)及副交感活性(HF)偏低,且交感活性(LF%)及平衡指
標(LF/HF)偏高; 對治之道為持續的有氧運動(會喘的那種),只要循
序漸進(從走路,慢跑,到快跑)且持之以恆(每週至少兩次),一定見效
- 恐慌症患者不管使用何種療法,只要治療方向正確,HRV會逐漸升
高,LF/HF會逐漸下降(反之亦然),心律不整會逐漸減少
- 醫生開藥前最好先測量病患的HRV(自律神經總活性)及交感/副交
感平衡指標LF/HF, 以確認是否有交感過盛的趨勢; 還可利用心律
大師來評估或監控血管緊張度(即周邊血管阻力)
- 服藥後若發現HRV持續下降, LF/HF遠偏離正常值(例如太低或太
高),或體力大不如前,應與醫生研究改量或改藥; 症狀減輕時可與醫
師討論降藥; 這些都可用心律大師來監控